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关系基本民生。 近年来, 人社部门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 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 优化就业环境, 让高校毕业生享受到公共就业服务的 “温馨”。
线上线下让求职之路不再迷茫
“早就听说找工作压力大, 所以我们这些毕业生都希望有人能帮把手、指指路。”来自北京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杨澎告诉记者, 早在2017年暑假,他就开始投简历、等面试,几经波折, 总算找到一份在影视制作公司做道具师助理的工作, “身边不少同学为找工作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但对于该找什么工作, 自己胜任什么岗位, 心里都没底, 结果个个都弄得疲惫不堪”。 2018年,全国将有820万名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的抉择, 杨澎是这支求职大军中的一员。
解决大学毕业生求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是人社部门工作努力的方向。
“注册填写信息、 完成测试题目、 输入岗位信息, 简单几步, 系统就能在24小时之内为我匹配岗位信息。”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小杨告诉记者, 临近毕业, 他在高校毕业生精准招聘平台完成了网上求职新体验, “自己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平台可以出具‘就业辅导与职业兴趣报告书’, 帮助我更加准确地了解自己。”
信息精准匹配,提供双向服务,人社部门推出的高校毕业生精准招聘平台, 让 “合适的人干适合的事”。
“相比其他招聘活动, 这里前来招聘的公司数量多、 规模大,选择的余地大。” 不久前,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刘倩, 在湖南省第五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中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
据统计, 在第五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中,各地共举办1223场现场招聘会,提供214.3万个岗位信息, 约46.3万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线上有平台, 线下有活动, 人社部门搭建的就业服务平台, 让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 站在职场大门前不再迷茫。
方便快捷让服务更加温暖贴心
不久前, 安徽省合肥学院2018届毕业生小章用手机登陆信息系统、填写申请,前后不到3分钟的时间,便领到了1000元求职补贴。
“学生网上1分钟申请、 系统1分钟自动审批和推送结果信息、 申请零跑路、 材料零提供” ……在安徽, 困难家庭毕业生可以通过 “安徽政务服务网” “安徽省阳光就业网上服务大厅”、 支付宝城市服务“阳光就业”专栏、微信小程序等渠道, 申请求职创业补贴。 据统计,在28634名领到求职创业补贴的2018届困难家庭毕业生中, 有25818人通过系统自动审核, 占审核通过总人数的90.17%。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中指出, 各地人社部门要优化经办流程, 拓展政策申请渠道, 推进政策受理、 审核、 发放全程网上办理, 提供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等便利。
近年来, 各地人社部门在完善“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努力向“一柜式”服务转变,同时各项后台分工严格按照公共就业服务标准执行。
流程更优化、 环节更简化, 业务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更加顺畅……这些改变, 让高校毕业生从中获益良多。
在西南腹地的四川达州, 人社部门在达州市人才交流中心专门设立毕业生服务窗口,公布联系电话,对政策咨询、 档案托管、 档案转递等工作实行 “一站式” 办理, 并配备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咨询、 就业指导、职业推介等服务。
地处华东地区的山东潍坊,人社部门整合就业创业服务大厅职能,提供一站式柜员制服务, 加速服务转型,让信息多跑路,毕业生少跑腿。
这种一站式、 一柜式的变化,在提供便捷服务之余, 让求职不易的学子心底有了一抹温情。
(下转第二版) 保障权益让就业环境更加优化
就业市场存在着竞争,而竞争就需要有一个公平有序的环境。
人社部、 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通知》指出,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完善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切实保护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
为了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各地人社部门在行动。
在招聘会现场、 在服务大厅、在相关网站,各地人社部门发布防范求职陷阱的专门提示、典型案例、维权警示和投诉渠道,增强毕业生风险防范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为毕业生提供维权指导。
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虚假招聘、违规收费、 “黑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各地正积极营造有利于就业公平和人才合理流动的良好环境。
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指导帮助申请享受政策的毕业生做好材料准备、手续申报等事项,加快审批办理进度……让程序公开、让办事透明,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各项政策落实到符合条件的每一个人,保证政策红利兑现。
此外,人社部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聘信息管理的通知》,从完善招聘信息管理制度、强化招聘各方责任、严厉打击信息发布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出台措施,加强对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特别是互联网招聘平台招聘行为的管理,强化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和招聘服务提供者的信息审查责任,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益。